
觀察動機 近日,成都電池堆積的問題引起媒體關注,記者調查發現,北京存在相同的問題。1998年起,北京市實施電池回收利用。但記者了解,從2004年起,北京市集中回收的廢舊電池一直沉睡在安定衛生填埋場,并未得到處理。截至現在,全市唯一的電池回收機構安定衛生填埋場的電池庫已經堆積了1000多噸廢舊電池。同時,從北京市各處回收的廢舊電池還在源源不斷地運來。
7月16日上午9點,一輛廢舊電池回收車又準時出現在西城區大乘巷教委家屬宿舍的門口。自2002年實施電池集中回收至今,大乘巷居民已經堅持電池分類回收10余年。小區70多歲的李大爺說,電池回收利用,對環境更好,所以我們每次都盡量把電池丟在電池桶里。
但事實可能會令他們失望。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毛達,從2007年開始關注北京市廢舊電池處理問題。在關于北京市生活垃圾的調查中,他發現,北京市集中回收的廢舊電池一直沉睡在安定衛生填埋場。2012年他就廢舊電池處理申請信息公開,從市政市容委的回復中得知,北京市的廢舊電池仍然堆積著,并且從2007年的幾百噸,變成一千多噸。近日,成都電池堆積的問題引起媒體關注,毛達等環保人士們又再次呼吁,希望北京市沉睡近10年的廢舊電池能夠盡早得到處理。
北京市從1998年開始回收廢舊電池,大乘巷家委會主任崔湘文記得當時小區還沒有電池回收箱,小區居民都是把家里積攢的電池帶到附近商場的回收點。2000年,首都精神文明辦公室建議爭創綠色社區的單位回收廢電池,市內大中型社區的廢舊電池回收箱逐漸完善,電池回收的熱度上升。北京市環衛集團為此還專門成立了“北京市有用垃圾回收中心”,開設回收熱線,設專人接聽各類咨詢服務電話,并免費上門回收30公斤以上的廢舊電池。
集中回收的電池,通過北京市有用垃圾回收中心的廢舊電池回收車,運到了豐臺區的馬家樓分揀轉運站,積攢到十幾噸后,又轉運至大興區的安定衛生填埋場的電池庫暫存。
這些堆積如山的廢舊電池引起了環保人士的擔憂。他們擔心,這些混雜在一起的電池隨時可能發生爆炸。“就像一座沉睡的火山一樣”。而且這些未處理的電池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2003年,原國家環境保護局聯合四部委出臺《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提倡從源頭減少有害物質使用,逐步淘汰汞、鎘電池,同時指出:“目前,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不鼓勵集中收集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的廢一次電池。”大政策下,電池集中回收遇冷,但是有用垃圾回收中心的回收車并沒有停下,電池源源不斷地送往安定填埋場,如何處理卻鮮有人問津。為此,記者進行了現場探訪,并就此進行了調查。
